Sunday 5 June 2011

思维--- fun

那天在梦里,想要跟一个人说话,那想法一直在脑里却说不出口,一直卡住,整个脑子一片混乱。

那念头,事出有因。我醒后回忆,是我睡前扫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一个念头,竟然在梦里想要表达出来。

于是,我又再细心的回忆梦里的思想。我发现,原来那想法似乎比我扫地的时候更深一层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勇猛精进”,不管学习任何事物学问,如果能够把那事情一直记挂着反复思考,就算梦里也会突然意与神会,豁然想通。

那晚扫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如果世界的一切是唯物的,那一切事情的真相总能够水落石出,可是,罗生门事件的真相如何,没人知晓;如果世界的一切是唯心的,那我们只是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一切所有存在的相,尽在内心中表达,那么,牛顿定律是否存在?

在梦里,突然想通了一点,每个人的内心思维是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属于自己一个人。这说法很唯心。可是,唯心有个唯物的基础,唯物有唯心的表达。

举例说,我们每个人看到同一片的天空,通过瞳孔进入视网膜,视神经传导到脑里处理分析出来的影像,每个人的大脑所显示出来的影像是否一致?所以,客观事实的存在需要有主观的理性分析。

因此,每件事情,每个人的分析总会有出入,那就是内心思维的差异造成。每个人内心所思考的世界,并不是同一个世界。如果用语言举例,那更好理解。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字眼的理解和认识,都会有认识的偏差,比如说形容词里的好坏,当提到这个好坏的时候,每个人脑海里显示出的影像或声音各有不同,而且这些种种都是有赖于过去接触这个世间所得到的经验为依据。有些人一看到好字脑里会闪过开心的样子,有些人会想起某个好好人的样子,有些人会想起一些美好的事物等。所有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有着这样一些过程,从外界接收信号,传导入脑,根据脑里所存有的数据对所接收的信息做归纳,分析处理,然后表达。当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减少,那人脑里分析的数据就相对减少,而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亦会随之处于固定的框框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怎么总是那么的冥顽不灵,在我们不断的,反复的解释之后依旧根深蒂固的抱着旧有的想法,因为在他们脑里的数据库的数据有限,接收了信号之后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依旧是那几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想法。

换句话说,在还没有汽车之前,没有人想过汽车就会是四个轮子,也没想过会是这种形状,而发明这些形状出来的人也是根据他们的过往所接触过的物事和经验,存在脑里的数据加以表达应用出来。比如说早期的中国,汉朝时代的桌子和椅子不是现在这种样子,那个时代的老人估计膝关节问题没那么多,总是可以跪着坐,就像现在可以看到传统的日本人那种,没有腿弯九十度就可以坐下的椅子。估计后来是因为觉得不方便才逐渐改良,所以进化论的基础就是依据以往不好的,不适用的信号而逐步改良,而达到一种稳定时期。

古代的哲学家总是探究世界的来源和真理,为什么既要人生,又要人死。于是不断的对生命现象展开了研究,西方以数学为基础而衍生了物理学,化学等科学。物理学的知识,都是真理,并不存在着模棱两可的观点,到了十八九世纪,经典物理形成,物理学家认为一切逃不过物理学的阐释,认为物理学已经完备。而后,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现象,才产生了现代物理学。所以,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并存于现在这个世上,主要是在某些程度的情况,经典物理学仍有应用的价值。东方(中国)古代对事物的研究也有数学的基础,周易里的象数就因此而产生,然而东方哲学偏于研究宏观的现象规律,并不像西方哲学研究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原因,因此在产生了解释了综合整体观的阴阳五行学说,由此而推演出万物相互间的关系和规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研究的是事物的现象规律,而非事物的现象本质(原因)。由此,在那种思维框架下(刚才说的脑里存有的数据),衍生了很多应用这个哲学的学科。话说回来,就如生理学,在发现细胞膜和离子交换的现象时,科学家就推测也许细胞膜处有个泵,可以转运离子,而这个泵的提出,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上有泵提供转换,那数据在脑里存着,然后适当的被应用。

一个人的际遇,就为一个人的思维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充实的数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是有益的,然而亦有可能当读百卷书行百里路的时候,思维里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而往后吸收进来的信号,都会依据着前百卷百里所经历的思维而做出信息表达。

古代人提的胸襟广阔的人可以成大器,有些人认为学术归学术,胸怀归胸怀,根本就扯不上关系,其实不然,心胸宽广者,比较容易接受异见,而可以不断的不依据固定思维做出分析。

任何人都很想做到思路开阔,而思路开阔并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得到,人,总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里,转不出来。

P/s:以上一切只是凭记忆和思索所写,某些论据也只是在记忆中找到,并没有进一步核实,也许会多有错漏之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